15.只保留最多30个活动分类

思考你的一天怎么过,你的分类就怎么分

分类别想着一步到位,因为你没办法凭借记忆明确所有分类,必须得经历好几次犹豫和纠结。

你会遇到很多问题,比如:

  1. 多少个分类合适?

  2. 用哪种分类方法好?

  3. 分类对应的层级关系怎么处理?

  4. 分类A和B好像差不多,怎么取舍?

  5. 同时做两件事,用哪个分类?

我给学员做咨询的时候,第一步就是让学员自己自己在不同场景会产生哪些动作,找分类:

  1. 你工作日的行动

  2. 你周末的行动

  3. 你大型节假日的行动

  4. 你过年的行动

如果你并不太看重分类明细,就想想自己在工作日做哪些事就好。

按照时间顺序来,可能是:

起床→洗漱→上厕所→穿衣服→刮胡子(化妆)→通勤→看书→工作→点外卖→吃中饭→聊天→玩手机→学习→休息→工作→收发快递→通勤→吃饭→看电视→买零食→下楼散步→洗衣服→洗澡→睡觉......

这样你一天的大部分行动就找出来了。

如果想要更多更全,就再想想周末、节假日你会干什么,又能增加:

逛街、买菜、做饭、参加聚会、驾车、体检、办政府业务、打扫卫生、干家务......

有些行动可能你光凭想象注意不到,只有你真正遇上了才知道,没关系,慢慢来,咱们先抓重点。

这里,我要你先给自己先定一条规则:

只保留最多30个活动分类。

多出来的分类合并或者放进“其他”这个活动里,写备注。

为什么首先要限定分类的数量?

因为很多学员听说要从生活中找分类,好像是在比赛谁找的活动更多一样,最后50个100个分类的都有。

比如这样:

算上所有组里的活动,接近100个!可以这样分吗?可以,但是不推荐,特别是新人不推荐。

100多个活动分类,你做事之前选哪个活动要想一次,想好了找到它也麻烦。

所以新人刚开始请严格执行:

只保留最多30个活动分类。

限制分类数量之后,在执行过程中,大家经常会有个疑问:

“细碎的活动项有必要记录吗?”

比如喝水,上厕所,闭目养神,这种可能持续时间不超过3分钟的时间片段,有必要再单独在软件上点击一下记录吗?

我个人的建议是把频繁的细碎时间合并。

比如,我们可能休息了一会儿之后接着去上厕所,上完厕所回来又休息了一会儿,这个时候正常的操作应该是“休息-厕所-休息”,但是我会把这段时间打包记录为“休息”,当下一次又出现“休息-厕所-休息”的行为时,我会打包记录为“厕所”。

这样,我们就把两个活动项的时间互补,这种耗时差别不大的细碎互补记录方式,对我们导出数据的分析结果影响不大。如果你不想忽略记录细碎时间,可以试试这种打包的方法。当然,如果你觉得连合并都没必要,那就直接忽略。

但是在选择性忽略之前,建议你仔细观察自己细碎时间的用时情况,比如休息可能每次花5分钟,上厕所只花2分钟,开小差5分钟等等,小误差积累下来在最终的数据里也是个大问题。

你要通过观察它们(约1周)得到一个“基准值”,这样在你分析的时候即便是没有数据,也可以按照基准值进行补足,就算是在快捷和精确度之间做了一次折中。

设定了“只保留最多30个活动分类”这条规则之后,很多同学还是觉得分类不够用,这时候我就会建议,把更细致的分类写进备注栏。

如果觉得每次都要手动填写备注很麻烦的话,有两种快捷方式:

  • 1)语音记录

使用输入法的语音输入功能,不仅能记录,还能秒变日记本。

  • 2)输入法快捷短语

以搜狗输入法为例,打开属性设置-高级-自定义短语设置-添加新定义短语。

可以设置输入“ez”时,弹出“tag:儿子”的快捷短语,用来标记角色,这种输入法的替代方案可以大幅提高你的输入效率。

如果你能活用备注区,你会发现分类记录的是我们的时间轨迹,而备注区则是我们的人生轨迹。

梳理完所有活动之后,我们还需要归类,按照某种属性把相同的活动划分到一起。

那么,有哪些划分的维度呢?

最后更新于